
?今年7月開園的株洲天元工業軟件園,是湖南首家工業軟件園。
“廠BA”盛況現場。
11月初召開的株洲市打造“三個高地”第三季度講評會上,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繼二季度后,再次奪得全能獎冠軍。
湖南工業看株洲,復雜環境下,這份榮譽放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圍含金量都很高。前三季度,天元區生產總值、固定投資、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%、19.2%、10%,完成地方稅收收入31.51億元,增長15.32%。株洲高新區躋身“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”第48位。
從工業株洲經濟社會發展“主力軍”,到制造名城高質量發展“優等生”,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優勢明顯、一路領先。
探尋“成績單”背后的原因,解碼“優等生”拔尖的成因,對致力攀高、力爭上游的縣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深化改革,從“心”開始
——提振精氣神,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能
時至今日,“廠BA”帶來的無窮歡樂和無盡力量仍留在人們心間。 這場源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株洲盛行的廠礦文化的籃球賽事,賽程50余天,累計吸引400余萬人次到株洲體育中心現場看球,最高日流量26萬余人,全網總曝光量4.5億余次。 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說,今年初,受疫情、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,經濟發展速度放緩。今年元宵節,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籌劃“天元·有戲”元宵系列活動,異常火爆。株洲國際賽車場多次承接舉辦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,座無虛席。株洲“廠BA”給群眾帶來了更多快樂,恢復了消費信心,助力文化和市場同步繁榮。 7月30日決賽當晚,萬人齊唱《咱們工人有力量》,歌聲劃破夜空,奮勇爭先、一往無前的城市精神空前激發。 去年,株洲高新區率先在全省完成園區體制機制改革,設立“一辦六局”,打破原有部門服務壁壘,建立企業(項目)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,并以此帶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。特別是通過競聘讓一批“85后”年輕干部“唱主角”后,“季度攻勢”“揭榜掛帥”招商行動大獲成功。
繼續出發,在培育“制造名城、建設幸福株洲”中爭取更大作為,唯有改革走向深水區。
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、天元區委書記鄔凌云表示:“堅定改革到底的決心,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——理順機制、重塑秩序,提振精氣神,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能。”
人心齊,動能足。企業家心之所向,事關經濟發展大局。以此為指引,一場經濟會議革新舉行。
3月1日,株洲高新區召開企業大會,近1000名企業家受邀參會,11人登臺“唱主角”。這場大會被廣泛認為是株洲高新區謀求一流產業生態、現代產業體系的創新之舉。
唱好產業生態這場“戲”,株洲高新區順應時代之變,緊盯企業家所思所想,在數字化、融資、人才三方面改革攻堅。
——建成湖南首家工業軟件園,簽約引進精益傳動等9余家企業。與湖南工業大學共建大學科技園,打造高校成果轉化“首站”、新興產業“策源地”。數字賦能產業發展工作獲省級通報表揚。
——舉辦投融資鵲橋會·菁帆路演系列活動,吸引近40家投資機構、銀行和企業融資。
——出臺人才精準服務支持政策,解決人才子女入學、家屬就業、醫療社保等人才重點關注事項。組織專職團隊為全區9大園區人才提供精準服務,解決人才難留問題。
產業生態持續向好,人居生態同步推進。創新構建“精準就業服務平臺”,為企業和群眾搭建精準就業服務“快車道”。創建“幸福屋場”,發動群眾自治,農村人居環境日新月異。
從園區到車間,從城市到鄉村,人們激情煥發,新區動能澎湃。
項目攻堅,為未來蓄能
——構建“三個一”工作機制,做實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
初冬時節,行走在株洲高新區,到處吊塔聳立,機器轟鳴。
交通裝備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項目正進行外部裝飾裝修,迎接12月初召開的2023軌博會;
宏工智能自動化裝備項目總投資52億元,一期去年2月開工,部分廠房已投用。項目一期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;
中車株洲所海天儲能制造基地本月建成投產,2GWh電池液冷PACK產線自動化達行業先進水平,極大提升中車株洲所儲能產品競爭力……
1到9月,株洲高新區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7個,累計合同引資額66.12億元,其中湘商項目16個,完成率177%。
項目,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。抓項目就是抓發展,就是為未來蓄能。今年,株洲高新區以“項目攻堅年”為工作抓手,以前所未有的強度和準度確保項目落地見效。
34位區領導帶頭調度和服務重大項目,各層級召開項目調度會、聯席會、現場辦公會等近百次。
目前,麥格米特智能化倉儲項目抓緊室內裝修、設備安裝調試。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指派曾楚英為項目服務專員,為項目驗收掃清“障礙”,提前兩個月竣工驗收。
“服務專員多跑腿,企業就少跑腿。”株洲高新區構建審批服務“三個一”工作機制,進一步做實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。
一名項目服務專員全程跟進。招商項目簽約后,項目服務專員立即對接項目并受理,按照用地許可、工程規劃許可、施工許可、竣工驗收4個階段的細分具體事項、關鍵環節,全程緊盯,根據現場發現的問題難易程度、輕重緩急,及時針對性提供解決方案,力爭問題不過夜。
一“鍵”生成項目清單。將工程建設分為購地類和標廠類,由項目單位提供基礎數據,項目專員實地摸排后,一“鍵”生成項目清單,形成訂單式的幫代辦方案,這其中就包括需要具體辦理的全環節手續,為企業辦理提供清晰明了的路徑。
一“令”破除“梗阻”。遇到“梗阻”類急難型問題,及時組織相關審批部門會商,剖析主要原因、研究具體對策,同時擬定解決時限,由區主要領導現場下發交辦令,嚴抓落實。
今年截至目前,項目服務專員為項目服務與企業現場洽談、對接職能部門1200余次,走訪企業500余次,181個項目享受到全生命周期服務。
株洲高新區連續2年獲評全省營商環境先進園區,在全省高新區創新發展績效評價中排名第二,在全省“五好”園區創建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。
前三季度,株洲高新區推動36個5000萬以上項目開工,2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竣工,項目建設進入“快車道”。
發力智造,鍛造“硬實力”
——躋身“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”
兩組數據表明,株洲高新區的“硬實力”加速提升。
今年7月,工信部下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發布“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”,株洲高新區躋身第48位。
今年上半年,天元區完成地方稅收19.86億元,增長14.57%,地方稅收占比84.19%,制造業稅收收入首次超過房地產業,成為財稅增收“主引擎”。
株洲培育制造名城,集中力量發展先進制造業,株洲高新區作為“排頭兵”,當仁不讓,毫不猶豫,推動工業產業向高端邁進,實現“整體優勢”躍升。
創新驅動發展。株洲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保持8%以上,吸引14萬各類人才安家,推動98家國家級、省級研發機構落戶。以“創新孵化+梯度培育”模式,做強40家省級以上孵化器(眾創空間),孵化更多企業“新秀”。今年,株洲高新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,前三季度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695家,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6家,8家企業獲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,2家企業獲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,時代新材獲評湖南省高分子復合材料中試平臺。
同時,申報省制造業重點攻關產品和技術23項,5家企業獲得先進制造業高地——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省級獎勵,其中天橋嘉成攻關的智能切割下料分揀產線技術為國際首創。
創新引領發展。圍繞以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裝備為主導,以新材料、電子信息為特色的“2+2”產業集群,株洲高新區努力推動一批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做精。今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3家、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6家。
不久前,時代新材首支230陸上風電葉片成功下線,葉片長達112米,是目前全球最長陸上葉片。
在中車株洲所、中車株洲電機、時代新材等龍頭企業的帶領下,株洲陸上風電裝備進入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初賽勝出名單。
從制造到智造,新區實力穩步提升。“2023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”榜單上,株洲高新區較去年前進3位,列第81位。
繼續前行、蓄勢而發,一個更有信心,更有后勁,更有力量的株洲高新區,正向新高地發起年終沖刺。
原載《湖南日報》(2023年11月13日07版)
責編:張彌郁
一審:張彌郁
二審:周媛
三審:羅敏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